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工作机构
    • 岗位职责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规章制度
    • 教学规章
    • 科研规章
    • 人事规章
    • 研究生培养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教学信息
    • 教学论坛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学科建设
    • 理论前沿
    • 科研信息
  • 思政讲坛
    • 求是讲坛
    • 视频资料
    • 思政报告
    • 学研习作
  • 招生招聘
  • 党群工作
    • 党建研究
    • 党务工作
    • 工会工作
    • 学团动态
  • 图书情报
  • 下载专区
  • English
  •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08 2025-0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基于空间向度的考察与分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基于空间向度的考察与分析刘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而且内含空间向度的理论架构、逻辑线索和方法论原则,涉及实体空间、关系空间以及符号空间等多种空间形态的问题域,深刻回答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影响力,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引领。...
  • 06 2025-06
    毛泽东对“决不当李自成”的思考、实践及其启示 毛泽东对“决不当李自成”的思考、实践及其启示刘海飞 陈恋念毛泽东是一个十分有情怀同时非常重视从历史中探寻经验智慧的人。在党的各个历史时刻,毛泽东曾经多次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汲取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失败教训。特别是新中国即将建立的时刻,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在“赶考”的路上“决不当李自成”,并且在进京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举措,从而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稳固了建立的新政权。以史鉴今、以史启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
  • 04 2025-06
    基层减负难的根源性因素探析 基层减负难的根源性因素探析刘须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醋、生老病死都与置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的工作紧密相关。基层干部既要理清上面的“线”,又要粗略得当、主次有别的将这些线穿入基层这根“针”。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绝不能让基层过载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末梢堵”,连续6年专门部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工作。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调研组指出:“中央的减负号召在基层引起了强烈反响。...
  • 02 2025-06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青年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青年韩喜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青年,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青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做好青年工作的优势所在青年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青年一代的思想状况决定了社会未来的整体精神风貌。...
  • 29 2025-05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理与实践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理与实践任丽梅当今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快速发展,它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在大规模多模态数据集的基础上,根据给定的提示或条件,生成全新的文本、程序代码、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数据,展现出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深远影响。作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人类思想文化精神的重要学科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在信息时代的数据浪潮中面临着数据处理解析手段落后与传统理论框架解释力不足等困境。...
  • 27 2025-05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党的文献形式确立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理论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确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24 2025-05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坚定捍卫历史正义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坚定捍卫历史正义刘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是一次回望历史、着眼未来,传承友谊、捍卫正义的历史性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是对中俄并肩战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庄严纪念,更是要同各国一道,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
  • 22 2025-05
    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5月17日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九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要求。九年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19 2025-05
    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刘建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引领性质的学科。加强这一学科建设,特别是构建本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尤为重要。2025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20周年,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 15 2025-05
    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看农耕文明的发展韧性 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看农耕文明的发展韧性韩美群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作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发展体系最完备的农业文明形态之一,中华农耕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绵延数千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发展韧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全面系统揭示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特性,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特质的精准概括,更为读懂农耕文明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理论指引。...
  • 12 2025-05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与特质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与特质张建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及生产方式变革状况,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把握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本质、核心与特质。而要研究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本质、核心与特质,就要研究引领、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具有底层技术架构意义和基础设施意义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近20年来,信息技术正在实现前所未有的技术大融合,表现为形成于20世纪的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数字化、...
  • 08 2025-05
    切实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切实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李从玉 辛向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刻洞察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特点,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广泛的覆盖面,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各种思想观念、...
  • 06 2025-05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意义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意义周可自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问世以来,围绕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在中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概念的解读产生了诸多学术成果。在国外,当代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本解读派,以艾伦·伍德、奥尔曼、塔克、布坎南和塞耶斯等人为代表,其核心论题包括异化理论是否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马克思早期文本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异化概念之间的异同、...
  • 03 2025-05
    论全球治理的“何以为治” 论全球治理的“何以为治”丁煌摘 要:全球治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全球治理包容和吸纳多元文化和全人类智慧,需要集成式创新;作为一种伟大实践,须由先行者开拓,多主体团结,共享成功经验并传播正确观念。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改革与建设建立在治理理论中国化和治理经验理论化的基础上。通过追溯和扬弃单极霸权体系,重构更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要素,探索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下的全球治理进路,...
  • 01 2025-05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陈一新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面临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水平,坚定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30 2025-04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9日 第 07 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稳中求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焦 捷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中的多篇著作都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比如,《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28 2025-04
    超级数字平台与新帝国主义垄断新趋势 超级数字平台与新帝国主义垄断新趋势徐志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1)。根据现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已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超级数字平台这一新型组织形态(2),另一方面则是垄断资本主义从传统帝国主义进入了新帝国主义阶段并呈现出新的垄断特征(3)。那么,何为超级数字平台?超级数字平台对新帝国主义垄断又有何推动作用?...
  • 23 2025-04
    智能时代的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动力 智能时代的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动力孙伟平摘 要: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颠覆性的高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空前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彻底改造、重塑了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形态。智能生产力的快速创新发展,驱动新型技术社会形态——智能社会——加速成型,但建基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落后于智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导致上层建筑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 21 2025-04
    解码“两个结合”视域下的文化自信自强机制 解码“两个结合”视域下的文化自信自强机制孙绍勇 陈中斌 “两个结合”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逻辑关系“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指明了方向。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既是“两个结合”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目标指向。因此,二者在逻辑关系上紧密相连、同频共振。“两个结合”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目标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而“两个结合”...
  • 20 2025-04
    从三部著作看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贡献 从三部著作看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贡献李捷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提出“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由此提出一个需要深入思虑和研究的问题,在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有没有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共1662条 首页上页12345...84下页尾页

Copyright 2023 ©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0号

邮编:430065 鄂ICP备05003334-1

设计支持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微信扫码二维码
武科大马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