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工作机构
    • 岗位职责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规章制度
    • 教学规章
    • 科研规章
    • 人事规章
    • 研究生培养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教学信息
    • 教学论坛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学科建设
    • 理论前沿
    • 科研信息
  • 思政讲坛
    • 求是讲坛
    • 视频资料
    • 思政报告
    • 学研习作
  • 招生招聘
  • 党群工作
    • 党建研究
    • 党务工作
    • 工会工作
    • 学团动态
  • 图书情报
  • 下载专区
  • English
  •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18 2025-04
    孰为“中国”:中古三教“中国”论争与文化正统 孰为“中国”:中古三教“中国”论争与文化正统韩吉绍 张鲁君摘 要:“中国”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本源性概念,上古至汉代由地理观念逐渐演变成文明及文化正统的代表性符号。中古时期,佛教将其“中国”观引入华夏地区,对传统“中国”观造成一定冲击。儒道围绕孰为“中国”问题与佛教展开了长期论争,道教从信仰层面围绕“中国”进行理论建构,对维护华夏“中国”的思想信仰和正统观念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印度地区佛教的衰落、佛教中国化的突破以及华夏文化新发展,...
  • 16 2025-04
    马克思关于作为制度性贫困的无产阶级贫困思想 马克思关于作为制度性贫困的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牟成文 王韦君制度性贫困是指由社会或者国家的制度性不公所造成的一种贫困。黑格尔认为:“当广大群众的生活降到一定水平——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自然而然得到调整的水平——之下,从而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这种正义、正直和自尊的感情时,就会产生贱民。”直言之,他认为“贱民”是因其自身的个体性差异而非社会或者国家的制度性不公而“自然而然”产生的。马克思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特征并以无产阶级为例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
  • 14 2025-04
    列宁关于发挥政治在落后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探索 列宁关于发挥政治在落后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探索王衡 王诗龙 一、问题的提出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贡献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实践业绩都是居功至伟且影响深远的。他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与胜利,极大地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 11 2025-04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第二个结合”的思考与实践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第二个结合”的思考与实践朱薇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吸收和扬弃。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站在数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体现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和实践主动。梳理和探究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和文化“...
  • 09 2025-04
    《资本论》终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读解 《资本论》终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读解顾海良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重社会历史关系,并逐步演化为“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文明标识”的统一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内生性力量嵌入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基础、...
  • 07 2025-04
    系统应对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 系统应对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魏际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给我国发展带来多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把握全球供应链变化态势,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大力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高度关注全球供应链变化供应链的本质是相关主体基于利益连接而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
  • 04 2025-04
    构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 构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肖贵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对于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
  • 02 2025-04
    全面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 全面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张东刚开栏的话近日,《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这部专题文选,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3月19日,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了“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理论宣传座谈会。本报理论版今起推出“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专栏,先行刊发与会专家的主题发言文章,力求通过学原著、...
  • 30 2025-03
    在哲学与《资本论》之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嬗变 在哲学与《资本论》之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嬗变周露平 吴婷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存在“认识论断裂”的论断。这一论断以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的出场为标志,认为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思想中仍残留黑格尔式主体逻辑预设的印记,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则致力于对社会结构进行客观分析。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领域,...
  • 28 2025-03
    西方“话语陷阱”的意识形态透视及其中国应对 西方“话语陷阱”的意识形态透视及其中国应对竟辉 张方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国际舆论领域中的话语霸权和媒体垄断地位,频繁发表仇华、反华言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色威胁论”到苏东剧变后的“历史终结论”;从20世纪末的“中国崩溃论”到21世纪初的“中国威胁论”,再到近年来的“中国危机论”“中国殖民论”“中国责任论”等等,美西方国家可谓是竭尽西化、分化中国之能事。更令人担忧的是,美西方国家还利用“...
  • 26 2025-03
    全面构建“八大体系”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 深入贯彻战略部署 全面构建“八大体系”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钟育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 26 2025-03
    中国式现代化与“东升西降” 中国式现代化与“东升西降”辛向阳“东升西降”是人们普遍承认的一个大趋势。对这个趋势的判断不仅会深刻影响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把握与国际战略的制定,也会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总的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教育,特别是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事实中,从‘东升西降’‘中治西乱’更加鲜明的对比中,...
  • 24 2025-03
    人工智能时代的唯物史观基本问题探究 人工智能时代的唯物史观基本问题探究涂良川摘 要:人工智能不是自在因果驱动物质自然进化的产物,而是人创造出来的社会存在。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人类的自动化生产变革成智能化生产,是对“一般智力”的丰富与发展。人工智能表征了智能的物质性,正在变革物表达客观性的方式和逻辑,是对思维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的证明;人工智能表征了物的智能性,展示了社会存在的能动性,是对社会意识创造逻辑的物质性表达。在人工智能时代,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
  • 21 2025-03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哲学逻辑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哲学逻辑邹广文摘 要:主体性是一个与人类现代化相伴而生的哲学问题,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由此赋予了主体性问题以文化的向度。文化主体性是维系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标识,承载着从过去、经现在并连接未来的文化长河的使命。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中华文化主体性反过来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脊梁。...
  • 19 2025-0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论断。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理论性的创造”...
  • 17 2025-03
    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蕴 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蕴侯惠勤 一、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之一列宁在谈到《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问世时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以确定,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12 2025-03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问题的哲学思考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问题的哲学思考李维武毛泽东自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起,就十分重视党的纪律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重视纪律建设、强调纪律规范、严格纪律执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党,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对于党的纪律的重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在于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纪律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党的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 11 2025-03
    持续推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持续推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赵剑英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上,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加快推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 07 2025-03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一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主体、对象、目的和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指引。我们要注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
  • 05 2025-03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图谱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图谱钟开斌 薛澜摘 要:伴随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推进,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中国现有的应急管理研究还比较零散,尚未形成清晰完整的总体图景,不利于理论研究的持续深入和学科的稳定发展。以“事件特征—管理体系—时空环境”的综合分析框架,从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演化特征、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体系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所处的时空环境三个层次,可以勾勒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图谱,...
共1662条 首页上页12345...84下页尾页

Copyright 2023 ©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0号

邮编:430065 鄂ICP备05003334-1

设计支持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微信扫码二维码
武科大马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