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西方中心论”

发布时间:2017-10-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西方中心论”

李建国

一、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文明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首先,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我们在维护自身文明的同时, 应当尊重其他文明,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其次, 人类文明具有平等性。世界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文明, 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文明, 各国和各民族的文明是没有高与低、优与劣的区分的, 对待每一种文明的态度应该是平等和谦虚, 而不是傲慢和偏见。最后, 人类文明具有包容性。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都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都值得尊重和珍惜, 既不要生搬硬套, 也不要削足适履, 世界各国、各民族如果能够坚持包容的精神, 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文明冲突”。[1]259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来源于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 正是文明的交流互鉴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但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是不能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 而不应该相互隔离、排斥和取代。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对待其他文明的正确态度, 应该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 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 丰富本国和本民族的文明, 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历史已经证明, 那些唯我独尊通过强制手段解决文明差异的霸权性做法都没有成功, 只会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和祸乱。

在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今天, 任何一种文明称霸世界的局面已不可能实现, 每一种文明既有它合理的一面, 又有其不足的一面。文明的魅力是在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的特征中体现的, 世界各种文明应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而不应该是排斥和取代其他文明、称霸世界。人类文明的现有格局就是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中形成的,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人民也逐渐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二、“西方中心论”及其批判

近代以来, 西方文明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实行文化霸权主义, 不断推销其制度模式和思想文化, 使得西方文明和文化深深打上了排他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攻击性烙印。近代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等国对其他国家的长期殖民, 16世纪至19世纪北美大陆上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 美国历史上长达200多年的黑人奴隶制,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多次遭受西方侵略等等, 都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了西方文明和文化的排他性、攻击性。对非西方国家和民族而言, 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意味着歧视、对立、压迫、屠杀、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历史早已清楚地证明了这点。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 以及随之而来形成的霸权地位, 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形成了优越感, “西方中心论”由此应运而生。“西方中心论”是西方通过殖民化全球后逐步形成的一种优等心理, 是对人类文明、文化和历史的误解。在“西方中心论”看来, 西方是世界的中心, 西方文明和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和文化, 高于、优于非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化, 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展开, 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特征或价值具有普遍性, 代表着非西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 西方的道路就是世界的普遍道路。在西方国家眼中, “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理所当然地应当遵从西方标准。

近些年来在中国甚嚣尘上的“普世价值”思潮就是“西方中心论”的直接体现。“普世价值”思潮建立在西方历史文化基础之上, 以西方人本主义为旗号, 把自由、平等、人权奉为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 把民主、共和、宪政看作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 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脱离“普世价值”和基本政治架构来搞“现代化”, 那必然会是剥夺人的权利、摧毁人的尊严的一种灾难过程。[2]“普世价值”大力鼓吹“西方中心论”, 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与制度模式化, 看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和“普世模式”, “普世价值”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的根本国家制度, 目的是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是西方国家“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思想武器。为此, 我们决不能成为“普世价值”的俘虏, 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决批判和抵制“普世价值”, 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在现实世界当中, 人的主体形态表现为多层次和多样化,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这就表明人类社会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普世价值”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价值观, 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西化非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 其本质就是西方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化, 是以“普世价值”为软实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不可超越性的话语霸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价值包装成“普世价值”, 强迫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遵守和执行, 这种做法既不得人心, 也不能得逞。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西方文明只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 资本主义道路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并非只有一条, 西方的道路也绝不是世界的普遍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一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就, 另一方面则毫不留情地敲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丧钟, 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的过渡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虽然包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之中, 但绝不代表着人类的美好理想, 当然也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来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但永远也改变不了其社会成员严重两极分化的状况, 同样永远也改变不了其金钱和利益集团控制政治的局面,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是“普世价值”所无法掩盖的, 客观上也宣告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普世化的破产[2]。

三、“历史终结论”的证伪

“西方中心论”还认为, 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西方。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学者福山在苏东剧变之后提出了“历史终结论”, 宣称苏东剧变是共产主义彻底终结的标志, 自由民主是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 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历史没有终结, 也不可能终结。改革开放近40年,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2倍, 经济总量增长15倍, 2009年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其他国家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 可以说新中国缔造者们确定的赶超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世界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一出口大国。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只有1.8%, 而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经大大提高到了11.5%。[3]从国际横向比较看, 不论是持续的时间, 还是增长的速度, 中国的高速增长期在这两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可以说是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从2008年至2012年,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3%, 中国经济净增量在全球经济净增量中的比重高达29.8%。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7.8%, 经济的净增量占当年全球净增量的60.9%。[4]中国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量的1/3, 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发达经济体,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让西方自由民主的种种怡然自得的想法相形见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借鉴,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 不能再迷信西方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和“普世模式”, 它根本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鼓舞,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生命力。所以, 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社会主义也并没有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有力地证伪了鼓吹“西方自由民主就是世界的普遍道路”的“历史终结论”。2009年福山承认, 所谓“历史终结论”还需要推敲和完善, 中国的崛起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 世界离不开多样性的文明融合。2012年福山又提出, 中国治理方式是其他国家的范例。[5]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西方国家应当摒弃“西方中心论”的霸权思维, 努力建设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包容的世界。西方国家推行“西方中心论”的根本目的, 是维护西方的既有霸权利益, 不但损害非西方国家的主权和核心利益, 而且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极大危害, 实际上是当今世界不安宁的重要根源。2015年1月, 俄罗斯网络媒体《观点报》曾指出, 西方国家要允许世界上存在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应该停止对其他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涉和攻击, 要首先解决好自己国家人民的生活问题, 而不是动辄就去教育别的国家的人该如何生活。西方国家应该跳出自私和霸权的惯性思维, 更多地尊重和包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共识,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许多理念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能够为缓解当今世界的冲突提供借鉴。倘若不同民族、宗教、文明能够坚持“和而不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理念, 实现和平相处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倘若西方发达国家能够胸怀“天下大同”思想, 凡事不是只从自身利益立场考虑问题, 让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也都平等地享有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就会赢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更多认同和尊重。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恐怖主义威胁此起彼伏, 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面临极大挑战, 应对威胁和挑战人们无疑对西方发达国家抱有很高期待, 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明确, 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应当放弃“西方中心论”的傲慢与偏见, 停止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唯我独尊地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普世价值”, 平等和谦虚地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和包容性, 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2]侯惠勤.“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和制度陷阱[J].求是, 2017, (1) .

[3]国家统计局报告.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 2013-11-06.

[4]刘丽娜, 韩墨, 谢鹏.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J]求是, 2013, (20) .

[5][美]弗朗西斯·福山.中国治理方式是其他国家的范例[J].求是, 2013, (5)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2017年第4期

上一条:习近平: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下一条: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