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发布时间:2012-12-2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访中央党校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需要在全党全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大家都有共识。十七大提出要用这个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至今已有5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推进我们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在以往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我认为应把它划分为若干个重要课题(或称研究方向),然后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这种方法更有针对性,因而会更有效果。根据这些年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大课题加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记者:那首先应该研究哪一个课题呢?

严书翰:我认为首先应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8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它有两个最基本的规定。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因此,这个课题要回答这两大问题: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关于第一个问题,展开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八个“坚持”,即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关于第二个问题,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向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记者:这个首要研究的课题,实际上是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既没有丢老祖宗,又根据中国实际讲出了老祖宗没讲过的新话。您认为如何从总体上研究这个理论体系?

严书翰:我认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涉及以下4个层面问题:一是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二是主题。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可以表述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核心。以人为本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四是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组织编写的《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十四个方面:关于时代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和宗教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关于“一国两制”与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即十四个“关于”)。

上述概括是科学、准确的,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亮点。一是突出了时代主题,二是把中国共产党人在成功实践基础上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和宗教理论包括在内。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因而需要在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作出新的概括。可以说上述四个方面,即精髓、主题、核心和基本内容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记者:从理论研究上看,一般地说,讲完了概论,就要讲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见解。

严书翰:我也这么认为,下个课题应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建构。无论是把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十四个方面,还是概括为十六论,等等,都有一个逻辑建构问题。因为科学理论体系是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建构的。它不是十几个方面内容的简单叠加。我认为,这个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可以划分为3个层面。

一是基本理论(或称基础理论)。它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质的规定、历史方位、基本途径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二是总体布局理论(或称主体理论)。它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因为这五大建设内容丰富,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主体理论。三是实现条件和保障理论(或称条件理论)。它包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需的内部、外部和政治等一系列保障条件。党的建设属于这个层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科学理论体系而言,“条件理论”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科学社会主义界定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记者:讲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一般地说,需要对这个理论体系做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见解。

严书翰:我不用“分门别类”的提法,而把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领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极其丰富。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界定这个理论体系的研究领域:一是从阶段性成果上界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在这个研究领域,相比较而言,前两大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得比较成熟,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科学发展观作为完整的提法,是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在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基础、根本要求等作了集中概括,即四句话,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经过十七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理论指导。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从内容构成上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在这个研究领域,相比较而言,重点应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课题是研究总道路和具体道路及其相互关系。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研究,也就是要深入研究十七大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4个根本点:一是核心,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根本目的,即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三是总体布局,即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是战略目标,即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即“十个结合”。这“十个结合”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开辟、拓展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因此,深化研究这条道路,要深入研究这“十个结合”。

我国理论界经过近几年研究,已经形成了对以下9条具体道路的研究成果: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9条具体道路都要继续深入研究。此外,还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与具体道路的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提出要这样研究中国战争问题:首先要研究战争规律,而后研究革命战争规律,然后再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今天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要研究这3个层面的规律性问题: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道路。从哲学方法论上看,这是要解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记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大家很关心的。您能否展开叙述一下。

严书翰:应该说,近几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共产党人这方面的认识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我们党在1978年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这一重大决策的前提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邓小平认为,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即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方面,我们大胆地改革不适应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另一方面,在不断总结改革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和创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体制,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今天我们对这个制度体系的认识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点。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五个“有利于”来概括。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制度范畴。一是根本制度范畴,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二是基本制度范畴,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具体制度范畴,如建立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再次,我们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说这个认识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是因为它既拒绝了照搬西方那一套的所谓“普世制度”,又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超越,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记者:我们常说据史立论、论从史出。请问这如何在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研究中体现出来?

严书翰:我们必须从史论结合上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必须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发展史和实践发展史。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史。根据党的文献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段论”,即经历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应,形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性成果。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史。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史的起点,至少应从新国成立后写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艰辛探索及其取得的实践成果(简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及其成果”),应该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和全面评价。因为“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及其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唯一正确道路。理所当然应包括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党和人民进行艰辛探索所取得的宝贵成果。我们世世代代都要永远铭记。

记者:您在一些文章中多次说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世界眼光,我们的理论既是中国特色的,也是世界的、时代的。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严书翰:以下我讲的这两个重要课题,就涉及到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和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一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我们应该如实地、谨慎地而又充分地予以估计。因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不可能不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为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作为这一切巨大变化在理论上的反映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肯定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估计。

二是国外研究状况的跟踪研究。与上述研究密切联系的是,要跟踪研究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状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国际社会展开了关于“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对此我们需要加强跟踪研究。但在研究中要注意到这些情况:西方一些政要和学者在研究中国发展道路时,总是故意淡化“社会主义”的色彩。由于价值观和立场的不同,他们不愿意或根本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此外,他们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研究也存在方法上的缺陷,没有把总道路与具体道路加以区分。而且把“中国模式”有意无意地变成一个“筐”,什么内容或观点都往里装。尽管如此,对于这些国外研究“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等动态,我们仍要及时加以跟踪研究。

记者:在当前各种各样的思潮中,民主社会主义好像又有被“炒”起来的样子,请您谈谈对它的看法,因为这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严书翰:这也是近几年我国理论界讨论得很热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仅要关心,而且要重视深入研究它。从课题研究上看,对民主社会主义研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范畴,也就要注意对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和批判。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研究和批判了当时种种有代表性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从现实影响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涉及到我国发展的方向、道路等重大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还要持续和深入下去。

我认为,决不能仅仅从流派或从字面上理解民主社会主义。要从历史、现状和理论主张等结合上进行比较研究,才能真正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民主社会主义不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甚至把马克思主义从党纲中删除,主张世界观和指导思想多元化,把基督教学说、人权宣言、黑格尔哲学和启蒙思想等都作为自己的思想来源,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2、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与资本主义既斗争又合作,既批判又继承,主张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坚信社会主义最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则反对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使资本主义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化”、“人道化”。

3、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和民主集中制。民主社会主义搞西方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等,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公开宣布其政党是由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全民党”,主张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

4、经济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社会主义反对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主张实行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制度。

5、奋斗目标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目标。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良,反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提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在结束采访前,我把今天访谈中涉及到的六个重大课题归纳一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建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领域研究。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和国外研究状况的跟踪研究。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

(来源:求是理论网)

上一条: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下一条:梅荣政: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