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导航杯”中南联盟十六所高校研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发布时间:2024-04-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4月13日,“导航杯”中南联盟十六所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导航杯”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筹备会议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锋,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雷江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阮一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付佳迪,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霍军亮,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波,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银河,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城,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艳,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孝红,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铜柱,人民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项目运营总监李晗,湖北红色电弧思政实践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华,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汤振华、院长黎海波、副院长滕帅参加会议。

会上,汤振华致欢迎辞,对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 “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是湖北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思政课的有效载体,历经12年的探索,已发展成湖北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育的品牌活动。2024年,中南联盟扩展至全省16所高校,要继续坚持共研共学、共建共享、共商共议,充分发挥好联盟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共谋创新发展之计,共商合作共赢之策,收获更多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

随后,17位专家学者围绕“大思政课”建设、“导航杯”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进行了主题发言。

陈世锋围绕“善用新媒体做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思政课是马院建设的第一要务,青年在哪里,思政课就在哪里。他从五方面阐述了如何善用新媒体把“大思政课”做好的问题:一是培育精品;二是将实践中的精彩环节转化为案例;三是落实实践教学的2个学分;四是实现大中小一体化;五是有效实现“中南联盟”高校马院交流合作。

沈昊驹围绕“大思政视域下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作主题发言。他从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资质保障、平台保障、组织保障五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思政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问题,具体分析了思政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强调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各部门协调配合,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出谋划策。

李芳围绕“关于运用红色场馆打造特色大思政课的几点思考”作主题发言。她向与会嘉宾汇报了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做法,强调要运用好所在城市的红色场馆,组建讲好红色故事的大思政课队伍,搭建探寻红色足迹的大思政课平台,构建传承红色基因的大思政课堂,为红色大思政课赋能。

雷江梅围绕“善用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从感性情怀、实践情怀、理性情怀三方面出发,指出教师要把动情作为讲好思政课的重要目标,以大情怀来营造思政课的感性氛围,运用情境来调动情绪,启发情感,深化认知,陶冶情操,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性思维,进而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

阮一帆教授围绕“聚合校内校外资源,唱响‘大思政课’红色主旋律”,从四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尝试:一是发挥智力资源,集聚优势;二是协同思政第二课堂育人优势,打造“红色之声”理论宣讲活动品牌;三是建立校外基地长效合作机制,做实做优红色之旅的社会实践;四是善用数字技术赋能。

付佳迪围绕“‘立马万言’与‘大思政课’建设”作主题发言。他从五个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式和渠道;二是强化实践教学成效;三是推进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利用好大平台;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统筹育人资源,落实思政工作体系建设任务。

霍军亮围绕“善用‘大思政课’,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从三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一是推进中国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三农情怀的涵育和专业素养的教育相融合;二是推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三是推进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熊友华围绕“大思政的微实践问题”,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大思政课”微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和微实践的几个维度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第十三届“导航杯”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主题选择的针对性,二是主体契合的同理心,三是空间利用的灵活性,四是主体的串联性。

刘文波围绕“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遵循、困境与路径”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表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八个相结合的根本遵循,指出了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资源不足、形式单一、内容亟待丰富、师资亟待加强以及评价亟待完善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内外结合、多方协同、与时俱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评促教等提升路径。

丁银河围绕“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抓手,不断推动教学科研提质增效”,从自身在湖北经济学院和湖北工业大学的工作经验出发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调动学生和教师主体积极性、让教学与科研更好结合的重要抓手,构建课堂、校园、社会、虚拟“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现实存在的理论讲授和实践脱节等教学问题。

常城围绕“‘导航杯’工大做法、实践困境、革新路径”进行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导航杯”已经成为了武汉工程大学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同时他表示,实践活动需要精选大赛项目、引进企业赞助、与对接重要赛事等意见建议。

刘艳围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发言。她表示,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后续将深入推进“百校百馆”行动,不断拓展思政育人场域。此外,她提出了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对行动建设中,学院该如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姜学勤表示,做好“大思政课”工作首先应找准党中央、学校、马院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的定位,马院不能失位、缺位,更不能越位。办好“导航杯”,一要以结果为导向,二要做到与思政课、专业、行业、比赛、时代发展相结合,三要提升活动主题与思政课程的相关性。

胡孝红在发言时说,“导航杯”对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平台创新上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多方联动的不断探索,三峡大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此外,他表示,落实“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地方政府要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

徐铜柱围绕“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 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以道理、学理、哲理为切入点,阐释了“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新时代、新成就、新需要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大思政课”的问题;学理性、规律性、融合性回答了“大思政课”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回答了如何善用“大思政课”的问题。

李晗围绕“‘AI+思政’助力马院学科高质量发展”,表示“AI+思政”对于助力马院学科高质量发展具有政治价值、传播价值、科技价值、平台价值、投资价值五大价值。通过提供内容服务和智能化技术平台,AI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态资源全面链接赋能,全力助推提升“大思政课”的社会影响力。

王华围绕“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实践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解决方案”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说,数智技术对于善用“大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自身团队将通过建设“移动思政”“中心思政”“云端思政”“智趣思政”,助力马院大平台、大课堂建设,从而做到“大思政课”全校园、全时空、全社会覆盖,让大思政入脑、入心、入神。

黎海波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大思政课”将思政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兄弟院校积极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导航杯”中南联盟十六所高校将会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推动联盟升级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韩佳璇、谭嘉仪、严亦心)

上一条:【思政教学】守好思政课堂主阵地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下一条:学院党委书记唐忠义教授应邀为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作专题辅导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