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在这里起飞
《武汉科技大学报》记者 程毓
“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学什么?”“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5月11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师生五人正在热烈地交流讨论。桌子上摆放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他们时而聆听,时而发言,时而在本子上飞快地写着,神情严肃认真。
四名学生是我校入选湖北省首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的12级学生,老师是他们的理论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晓曦副教授。
“这样的学习讨论,我们每个月都进行两三次。”材冶学院的邹海松说,“‘青马工程’使我真正成为了一名有理想的青年。”他大一进入学院“青马工程”,大二入选学校“青马工程”,去年6月与全省20所高校推荐的130多名优秀青年骨干经过心理测试、面试、政审和体检等筛选,成为湖北省首届“青马工程”53名学员中的一员。我校共有4人入选,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从原著中学习世界观、方法论
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是青马学员的必修课程。“快来选书啊!”2014届学校“青马工程”的300名学员兴奋地在校团委提供的书籍中挑选。这是去年6月在崇实会堂发生的一幕,邹海松至今都记得。当时他眼明手快,拿到《毛泽东谈话艺术》,心里不禁得意。当看到有的同学选到《毛主席语录》,还有的选到《大国崛起》,又有些“眼红”。于是和同学们相约,看完后互相交换。
“我是工科生,原来不热心学习理论。”邹海松说,“参加‘青马工程’后,我体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很有用。”他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红色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主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等,“从经典原著中学习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了引导青马学员学懂学透,校团委精心组织专题报告。团省委副书记张澍作“从信念的形成规律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报告,为学员们增强“三个自信”指明了路径。全国道德模范董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等先后走上“青马工程”讲台。学校党委重视“青马工程”,校党委书记刘华才亲自为青马学员讲课并提要求,“青马学员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力争成为一名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每届校级“青马工程”开班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都亲临讲话。
学校专门设立了青年研究基金,鼓励青马学员围绕青年学生群体变化进行调研,每个项目资助1500元。据统计,近四年立项66项,公开发表论文72篇,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成果。2013届青马学员、文法学院的王林在培训期间撰写了《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发表在全球网络思政研究会刊上,被EI检索。
在实践中增强信念,增长才干
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看着一张张身临其境的图片,2014届青马学员、机械学院12级的郑华生深感震撼。从“革命热土”红安社会实践回来,他在笔记本里写下:“虽然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有更重要的责任。当前各种思潮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大,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努力做好自己,并用行动影响更多人。”
在实践中了解马克思主义,是“青马工程”的重要环节。每年5月,学校都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赴红安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青马学员。每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活跃着青马学员的身影。“钢小伙”“铁姑娘”深入基层厂矿、乡村,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去年暑假,60名青马学员来到新洲区开展“希望家园”支教志愿者活动,对暑期留守的青少年进行亲情关怀、学业辅导、文体娱乐、艺术教育、素质拓展课程。文法学院的邹程程说:“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戴着小红帽在马路旁招呼过往行人,背着行囊走入偏远社区义务支教,2013届青马学员、法学专业11级的何金总是忙碌着。“青马工程”要求学员每年每人参加志愿服务不少于100个小时,而何金3年做志愿服务达700多个小时,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无私无悔地奉献给了志愿服务。
为了提高学员以社会化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校“青马工程”开设了“领导力提升”“演讲与口才”“专题辩论”“角色模拟”等形式新颖的能力训练课程和“假如我当一天市长”、“模拟联合国”等情景模拟体验活动,通过互动型、参与型的能力训练课程对学员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另外,在分类培养方面也作了有益探索。对有志成为党政干部的学员,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对有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员,推荐参加“科技创新训练营”;对有志于创业的学员,鼓励参加学校的创业培训。
2010届青马学员、文法学院08级的陈韦潮立志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毕业后主动到广西最偏远的乡镇工作,参与建立了广西省第一个“在外务工人员临时党支部”,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2012届青马学员、管理学院10级的刘思云参加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4项。2014届青马学员、资环学院12级的高稚鸿,身为90后工科女生研发出多功能静电除尘纱窗,组建创业团队,开启了创业之旅。一个个青马学员在“青马工程”里成长为一匹匹奔驰的“骏马”。
在校内外带头示范,传播正能量
2014年5月10日,在黄家湖校区操场上,数百人在振臂奔跑,引得师生纷纷驻足。这是校2014届青马学员为响应团中央倡导的“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开展的集体跑步活动。郑华生说:“我们以自己的行动希望带动更多的同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青马工程”强调青马学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新媒体对青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校省校院三级青马学员全部加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带头在网上弘扬主旋律,大胆地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歪风邪气作斗争。今年3月,团中央发起“清朗”网络空间活动,我校青马学员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让互联网成为文明理性的舆论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是我们的青春责任”,转发量全省高校第一。
“志愿者个体的行为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何金身体力行地在同学中宣传。在他的感召下,我校志愿者人数连续两年以10%速度增加,新生志愿者注册率高达92.8%。他大三当选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半年在校外中小学、社区、福利院等建立了25个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只要一个预约电话,就可以自行前往服务基地开展服务。武科大志愿者行动阵地化,服务常态化,“青马工程”志愿者活跃在校内外,中青在线、荆楚网、长江商报都给予了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青马学员在校园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参加扶危济困、义务支教、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万余人次,成功打造出“向日葵计划”“微尘行动”“搜搜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
2014年省委书记李鸿忠对我校资环学院青马学员社会实践作出批示:“非常钦佩同学们对社会责任的这种担当精神。我相信,这一课也将对同学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产生奠基式的深远影响!”
一批批优秀大学生骨干在“青马工程”里成长起飞。七届校级“青马工程”的2000多名学员几乎都成长为党员,学校每年评选的“十大魅力学子”几乎被青马学员包揽,青马学员成为用人单位争相聘用的“香馍馍”。“‘青马工程’是大学生心之向往的‘黄埔军校’,做青马学员成为大学生的至高荣誉。”邹海松说。
校团委书记张廷说:“‘青马工程’不仅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而且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影响,带动了更多的青年学生在思想和理论上的进步,成长为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青马工程
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等,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工程,简称“青马工程”。
2014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在全省大学生中启动“青马工程”。我校于2008年11月举办首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科大英才班,至今连续举办七届。2015年4月,我校被团省委确定为“青马工程”深化创新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