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黄浩宇)为深入探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7月2日至4日,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张齐武教授和柳雨春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蔡甸经济开发区,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究——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为例”这一主题,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专项调研。

调研团队先后深入走访了蔡甸经济开发区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涵盖汽车零部件制造、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在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的交流中,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技术创新投入、人才储备情况以及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调研团队发现,蔡甸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资金投入有限、产业链协同性不强等问题。诗兰姆汽车零部件制造(武汉)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尽管近年来在智能化改造上有所投入,但由于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和推广仍面临较大阻碍。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团队与企业代表、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调研团队成员将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和省委书记王忠林关于构建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产业集群讲话精神为理论依据,结合此次调研所得,进一步整理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为地方政府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献计献策,助力蔡甸区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蔡甸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也让参与调研的研究生们深刻感悟“以脚步丈量产业热土,用理论回应现实命题”的真谛,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破解现代化产业难题中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