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
邱海平
[摘要] 面对来自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表现出了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和胆识,至少在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2-0010-06
2014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先后阐述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重要范畴和相关理论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认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现实任务,指明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的根本方向,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提出了创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一切经济学理论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同时又会对经济实践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 用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作为制定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经验表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济理论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败。例如,19 世纪40年代至20 世纪初的德国产生了以李斯特、瓦格纳、布伦塔诺等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提出了与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从而为德国经济的兴起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 世纪90 年代的俄罗斯照搬美国推销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实行“休克疗法”,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同样,20 世纪80 年代及其以后,一些拉美国家例如巴西、阿根廷等,一些亚洲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长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最终导致这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践, 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通过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从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我们党一直在艰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所以, 我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一种经济制度和体制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必须进行改革。面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结果。在此方面,中国与前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下,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通过激进式改革,彻底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些国家20 多年来的发展事实证明,这条道路并不成功。
与这些国家不同,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通过渐进式改革,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发展道路。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成果。正如政治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纵观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我们党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党,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勇敢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并且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观点。其中包括: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 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 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这些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
由于社会主义实践都是起源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发达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排斥甚至颠覆,而且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由于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私有制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全新事业,没有既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进行探索和创造,还需要不断同传统观念进行长期的斗争,所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注定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由于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居于支配地位,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没有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例,再加上处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20 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我国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经验,我国开始引进当代西方经济学。本来,我们引进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些经验,并不是要全盘照抄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然而,由于西方经济学本身所固有的意识形态性,以及我国实践已经在事实上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设想,于是,一些人对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视而不见,对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不是寄希望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寄希望于照搬照抄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制度。于是,产生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许多高等院校成为事实上的主流经济学的怪现象。正是由于受到西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新时期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仍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发展前途的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一些外国学者开始发表怀疑中国道路的言论,国内许多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学者继续秉持他们一贯的观点和主张,大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大肆攻击国有企业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大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显然,这些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合理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形成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上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前中国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就是因为发展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彻底回到计划经济体制。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面临着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极“左”思潮等错误思潮的严重干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面临着来自实践方面的现实挑战。自2008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遭遇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较严重,例如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等。国际国内因素和条件的叠加,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进一步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努力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产能过剩、库存严重、杠杆率过高等短期问题,而且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着力推进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得以巩固和完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态势。从横向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仍然属于增长较快的国家。
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仍然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和阐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表达了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对我国经济学界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界的学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基本内容,但是,从学理和学术的角度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正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从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关系来说,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同时,一个国家经济学的创新又是推动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因素。亚当·斯密与19世纪英国的关系、李斯特与德国崛起的关系、经济学美国学派与20世纪美国的关系,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从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学的主动创新和创建,而是教条主义地照搬国外已有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经济政策的创新与经济的崛起和赶超。因此,不应该认为,中国还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而中国既无条件也无必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相反,中国要最终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必须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经济学理论。
从根本上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产生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特殊时代产生新的特殊经济现象和问题,当已有的经济学理论不能给出科学解释时,新的经济学理论便会应运而生。从当下时代的特点与已有经济学理论的关系来看,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对已有的两大主要流派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
具体来说,西方主流经济学不仅无法完整地解释中国道路,而且也无法为金融危机之后的西方发达国家走出经济低迷状态提供新的真知灼见,除了在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摇摆外,很难再有什么真正的理论创见。而历史的经验已经表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或者是它们的混合,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周期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当然更不能解决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态危机等难题。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问题更不可能依靠西方主流经济学来解决。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但是,不能教条主义地、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必须科学地解释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及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问题,必须通过艰苦努力,创建系统的、严谨学术规范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范畴本身,就表现出了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和胆识。众所周知,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和学科,是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过去人们往往把这部分理论叫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等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属性上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二者的重大差别。
首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主义的。但是,二者又存在明显的差别,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和范畴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一门学科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点至少在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
许多迷信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是不承认“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样的概念的。在他们看来,正像世界上只有一种物理学一样,世界上也只能有一种经济学,而这个经济学就是当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他们认为,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不仅是真正先进的经济学,而且也是唯一科学的经济学。所谓“中国经济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显然,这样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科学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把社会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并认为只存在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显然是不符合社会科学实际的。事实上,经济学理论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而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流派。历史上德国的经济学与英国的经济学就不同,后来美国的经济学也与英国的经济学不同,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世界上只能有一种经济学。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差别还在于,二者体现着对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体现着对于社会主义本身的不同理解和方法论。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创造性和民族性,贯彻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多地贯彻的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逻辑,也就是说,始终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为社会主义的终极标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多地采用一种规范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更多地侧重于说明社会主义“应该如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多地侧重于分析现实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发展、发展的必然形式、道路和规律等等问题。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认识和理论创新,它指明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从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实践价值
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各方面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具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厚实和各种有利条件,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当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如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并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道路和具体策略,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事实上,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所提出的观点和主张是完全不同的,其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如: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的规模也越小越好。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必须全面地辩证地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不能简单地把政府与市场对立起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承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般性的同时,更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条件和制度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资本主义条件和制度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本质性差异。
在国有企业和改革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国有企业天然就是低效率的,因此,必须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方式,使国有企业全面民营化即私有化。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它不仅不是低效率的,而且是我国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国家战略的主力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而不是私有化。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和重点就是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和进一步“市场化”,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进一步放松各种“政府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和重点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当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和产品库存严重等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把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国有企业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与民营经济同时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良好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只有坚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有效抵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潮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各种错误解读和导向,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前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