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人类和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发布时间:2017-11-1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人类和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李瑞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代大国外交的思想、理论、路线、方略、政策实践历程。五年来,几乎在国内外所有重要场合,习总书记都语重心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立足长远,强调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创人类新纪元,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建立多边、双边关系等国家命运共同体,到建立网络空间、核安全等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显示了极强的实践性和务实性。习近平外交思想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十九大报告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浓缩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外交思想理论创新、战略设想、政策目标、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扬弃和重大超越,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190多个国家、数千个政党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向世界人民作出如此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以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和份量,以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能够作出这样的承诺,有能力、有胆识、有魄力、有智慧、有勇气实践这个承诺。这一庄严承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由衷肯定和赞扬。

俄罗斯《观点报》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上发表了轰动性的声明”为题指出,中国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最快的增长速度,拥有最庞大的人口和最为雄伟的计划。中国不可避免的将成为最有力量的国家。但中国不谋求世界霸权,不想取代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具体说来,北京也一直强调,不想成为世界新霸主。强大的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永不称霸,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有力保证。

还有文章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实施与经济运行密切联系,其手段是有效的方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统一于丝绸之路。与西方侵略性的扩张相比较,其提供的是相互支持、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柔和地开放和透明的方式,有助于普天下进入和平发展新方向,确定新的增长点并推动向着未来稳定前进,向着新的开始和共同繁荣前进。

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始终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突显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责任、担当和奉献。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大国的担当、责任和政治自觉。对国际社会、世界发展影响深远。

二、提出被世界各国高度认同、具有很强实践性、致力于解决当代世界突出问题的全球治理体系之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刚闭幕,2017年11月2日第七十二届联大负责载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联大会议高度认同。在联大一委决议中写入了联大会议通过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此意义非同寻常,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的广泛支持、认可和积极响应。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全球治理体系和中国方案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大国胸怀和大国担当,其宏伟谋划与躬行实践,令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饱受战乱与贫弱之苦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热烈拥戴。

老挝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潘大伟?布达拉说,他最关注的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说:“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 ‘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包括老挝在内的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老铁路、中老经济合作区等众多合作项目孕育而生,并进入如火如荼的全面建设时期。”他坚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说,通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经济将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实现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的确,只有在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下,这些小国、弱国才有发展的机会,才有追求公平正义的机会。

美国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刊文称,世界需要新的实施国际发展计划的倡导者。在传统的援助国已不太情愿提供援助的背景下,中国有机会成为为人类发展、同贫困作斗争以及改善医疗服务提供资金的领导者。中国在双边基础上提供援助,并愿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中国向西非资助4700万美元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疫情。虽然这个数字远远小于美国许诺的18亿美元,但中国是完成自己援助义务的首批国家之一。中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它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角色也在随之增长。中国已经拥有成为国际发展领导者的工具。由于从1990到2005年间中国让大约4.7亿本国公民脱贫,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中共现在出现了政治机遇。美欧开始只顾自己,因此完成“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世界将越来越多地依赖对中国领导地位的支持,以及对此的逐渐适应。美国媒体的评价不无道理。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需要中国提供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并身体力行,铁肩担道义。奋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是同舟共济、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紧密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的需要,更是世界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渴望。

美国《大西洋》杂志有文章称,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曾是世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最大债务国。近年来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多于世行。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凭借各种项目打造遍布亚洲乃至全球的基础设施网。这一倡议将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国家集中精力搞贸易,就会很少去打仗,不仅不会同自己的贸易伙伴打,而且同全世界也不会打。中国将会以特有的方式帮助全世界的落后国家。如果中国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缘经济规模,那么将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因为西方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国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它最好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果该倡议成功,贸易路线将更顺畅,物流将发展得更好更快,而同全球市场隔绝的那些国家的贸易规模将更大。法国《世界报》称,北京成了许多倡议和自由贸易的主导者。它提倡新的丝绸之路,建造航空母舰、基础设施,组建国际机构。中国正在全球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显示着自己的地位。世界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认可和需要,说明了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早在2013年3月,习总书记访俄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就向世界传递了这一崭新理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后,在上合组织峰会、中阿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第70届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深入阐述。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题演讲,全面、完整地论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核心就是八个字:“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八字核心,简洁明了,意义清晰,无可争辩。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和平发展理念的践行是艰难曲折的。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国际关系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就是一国或几国为大,赢者通吃,弱者依附被辱;弱国无外交,弱国被视为空气。阿根廷学者劳尔?普雷维什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依附理论,是旧的国际关系法则的生动写照。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是被剥削与剥削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受着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使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长期难以摆脱而陷入恶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无疑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弱国家的福音。

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现实状况、现实要求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作为一个大国的高姿态,也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的理想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实现梦想的必然条件。

三、提出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重提出,中国将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突出了三个关键词:一是相互尊重。即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分大小、贫弱,不分种族和地区,都应获得被尊重和发展的机会。二是公平正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平正义具有相对性,在谈及具体问题时,必须站在具体的立场上。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上,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的公平正义,首先是站在广大落后弱小国家的立场上,站在渴望和平与发展机会的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给予广大人民以最真切的关怀与支持。同时,公平与正义也是我国与他国双边与多边关系的原则。我们尊重他国利益诉求,包容国与国之间的差异与不同愿景,但是,我们自身也有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三是合作共赢。零和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丛林法则,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缺席过。中国共产党人愿意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只有合作共赢,方能共同发展。只有共同发展,方能促进和平大业的形成。

有西方著名政治学家就预言,现在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卫生领域、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经济管理、维护世界和平、能源安全和多边机构的转型等方面都需要中国的智慧和方案。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指出,由于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战争可能会少些,紧张局势减轻些,恐怖主义和危机也会减少些。

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首次注入了公平正义新内容。新型的国际关系突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突出了对于弱小贫穷国家的公平正义。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又一大贡献。突显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宽广胸怀和世界眼光,是置于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之上的国际战略思想。以全球战略、大国胸怀,以面向人类久远利益的广视野,有谋略、有法则、有定位、有效率地处理国际关系和事务。

四、践行以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双边、多边、周边外交方针,中国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这样的胸怀和战略下,中国有理有利有节、有度有方有效地处理双边与多边关系,处理把控好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关系。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美关系: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提出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增强两国互信、积极拓展两国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厚植两国人民友谊。 这种定位以及据此提出的建议,既尊重历史,又尊重现实,既着眼于当下,又放眼于未来,把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关系置于务实积极、有序可控、灵活有度的发展轨道。习总书记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特朗普即发来了热情的贺电。这种尊重,即是中国实力的证明,也是我们大国外交成功的体现。

中俄关系: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两国是牢固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彼此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实践证明,两国交往务实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战略协调与合作提升到新高度,成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2016年6月普京在接受新华社社长蔡名照独家专访时表示,中俄两国的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充满期待:两国应丰富双边关系合作内涵,扩大双边贸易、提高技术合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并在国际舞台上携手维护国际稳定,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普京还高度赞扬习近平主席是为数不多的致力于国际减贫的国家领导人之一。认为在国际事务中把中俄团结在一起的正是这些立场,而不仅仅是两国地理位置上相近。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再次当选为党的总书记时,普京也是第一时间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影响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欧盟等国高度关注,法国《世界报》称,人们对中国投资欧洲战略部门已经不再那么担心。欧盟也承认中国的投资在克服危机中发挥了作用。中国的晴雨表也在上升。它提倡新的丝绸之路,建造航空母舰、基础设施,组建国际机构,北京成了许多倡议和自由贸易的主导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展的努力,世界主要国家正经历着从怀疑到认可,从旁观到并肩前行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坚守、坚定我们的宗旨和信念,世界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都没有理由拒绝“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实践中,还视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为外交优先方向。目标是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2014年5月,中国首次担任亚信主席国举办上海峰会,开创性地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重要讲话,提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在中国的外交版图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占据重要位置。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中阿“百千万”人文交流工程,等等。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合作倡议,巩固和深化了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为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我们视中非关系为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对非合作原则和基础为“真、实、亲、诚”。2015年6月9日,习近平同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会谈时强调,中方愿同包括安哥拉在内的非洲友好国家保持密切沟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为中非关系和互利合作作出新的规划和部署,全面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中非共同发展,让双方人民深切感受到中非友好带来的实实在在福祉。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我们的目标是共同致力于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彼此是相互尊重、相互认同、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目标是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躬行实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多层面,分阶段,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从历史出发,从现实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求大同、存小异,突出体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高度体现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完美结合,赢得了广大国家和人民的衷心拥戴。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九大开幕以来,有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其中,有814份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和重要组织机构领导人所发。无数热切的目光、真诚的话语、衷心的祝愿和期待,折射的是对中国于世界和平发展贡献的认同和肯定。

五、中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实践结出丰硕成果,对世界产生广泛而强烈影响,树大国风范引世界潮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中国外交方略,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丰硕成果。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建设成果超出预期。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一带一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截至2017年5月18日,我国各地与海外国家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共计2451个,双边友好交流进一步深化。与沿线53个国家城市分别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共计707个,平均每个省区市缔结23个。

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月24日,中国与10多个有兴趣的亚洲国家举行了筹建亚投行第一次多边工作磋商会议。同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2017年3月23日,亚投行批准了13个新意向成员加入亚投行,扩容后亚投行成员总规模达到70个。

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重点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 。2015年12月14日与哈萨克斯坦出口投资署签署框架协议,并出资20亿美元,建立中国-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专项基金,这是丝路基金成立以来设立的首个专项基金。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

还有,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浸透着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展示了中国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之航船前行的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出访过多个国家,足迹覆盖全球,频率之高,距离之远,开创新中国历史上国家领导人出访次数之最。五年来,习近平主席6次到访俄罗斯,中俄元首在不同场合会晤20多次。中俄战略协作,远远超出双边范畴,为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注入强大正能量。2014年,习近平主席7次出访,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8次,总计42天,行程遍布亚、欧、美、非四个大洲的14个国家。2016年,首访赴中东,出访足迹实现全球覆盖,3月和6月两次访问中东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球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一路风尘,一路播洒,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理念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对世界文明、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其理论与实践能够惠及广大同道者,才能拥有和掌握话语权。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必将推动世界向着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不断迈进。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上一条:论人才高地建设战略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