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0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张纪南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及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新要求,就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准确把握中央改革目标要求,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充分认识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站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党政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是党执政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改革,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站在更好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需要通过改革,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对各领域改革发挥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对机构和体制进行调整完善。需要通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站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准确把握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统筹推进各类机构改革,完善国家治理的组织架构。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协调好并发挥出各类机构的职能作用,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群机构新格局。为此,需要统筹考虑党和国家各类机构设置,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一是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紧紧围绕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和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按照改革要求进行调整完善。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摸清楚,把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弄清楚,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科学制定改革方案。机构设置要体现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的要求,做到精干高效。二是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坚持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通盘考虑组织机构调整与编制资源配备,创新管理,优化结构,盘活用好各类编制资源。三是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与改革实践相比,我国机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需要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进程,进一步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律体系,推进机构组织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通过立法巩固改革成果。

深化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经过持续努力,这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应看到,职能转变任务还很重,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和创新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释放市场发展活力。在前期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精简各类审批、证照等事项,深入推进精准放权协同放权,对下放事项要创造条件保障地方和基层接得住接得好。二是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手段,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三是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办事流程,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精简环节,规范行政程序、行为、时限和裁量权,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公开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优化地方各级权力配置,更好发挥贴近基层和群众的管理服务优势。不同层级各有其职能重点,对那些由下级管理更为直接高效的事务,应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因地制宜做好工作,也有利于中央部门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全局。为此,需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各层级间职能配置、优化机构设置,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一是推进不同层级间权责合理配置,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把那些地方切实需要也能够有效承接的事项下放给地方。同时,地方各层级间也要明确职责重点。省一级主要是强化规划管理、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监督检查等职责;市县级主要是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二是推进地方党政机构改革,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整合设置党政机构,取得了一定成效。要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探索在省市县按照职能重点综合设置党政机构,进一步推动机构职能的精简整合,形成管理合力。三是构建简约精干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充实一线、加强基层的原则,将适宜由基层管理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权力事项下沉,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和资源,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事业单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体。当前,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公益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公益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公平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一是坚持分类改革方针,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巩固和深化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成果,理顺公益类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的关系,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构建新型政事关系。二是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瞄准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开展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在组织结构、用人制度、财政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拿出有效举措。三是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促进公益服务平衡充分发展。着力推动去行政化,破除逐利机制,强化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责任。优化事业资源布局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抓好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贯彻落实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围绕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开展。要发挥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进改革。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确保改革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推进。

坚持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提出切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改革措施。要以体制机制是否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服务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人民群众能否从改革中得到实惠等实践成效来检验改革成果。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问题,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突出体制机制障碍,确保通过改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衔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整体谋划、上下联动、左右衔接,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结合。条件成熟的加大力度突破;条件暂不具备的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行试点,梯次推进。

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尊重地方首创精神。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改革既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做到全国一盘棋;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市县直接面对基层和社会实施管理和服务,要支持和鼓励其因地制宜大胆改革探索。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

坚持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权力和利益格局调整,任务艰巨复杂,组织实施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做到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攻坚克难推进改革。改革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服从大局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正常运转。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8日 07 版)

上一条: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危害 下一条: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