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武科大网讯 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意识形态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应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5月26日,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智库)成立大会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在武汉科技大学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及论文作者共计120余人参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高天琼、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专班主任刘富炜、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处长何泽云等出席本次大会。
会议围绕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的主题,就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问题、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杨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郭明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吴东华,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洪波主持理论研讨环节。
本次会议由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智库)、武汉科技大学主办,武汉科技大学马克主义学院承办,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研讨会专题报告摘要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周新城教授表示,三十年来,我国对于不同思潮的应对一直处于一个被动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有所好转,我们开始有了主动权。周新城教授特别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次讲话表明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进入一个良好的态势。政治局会议全体学习共产党宣言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调马院信马,在马言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的中央会议上讲话。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氛围,表明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好转,政治背景良好。
周新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们首先要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区分两者的界限。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进一步得到提升。我们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药方,不是资本主义改良主义。我们要知道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另外有些网络媒体的不准确的报道,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空想社会主义分离对立,进一步说明了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
周教授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周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这是前提;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挑错纠错,不是随意否定国家领袖党史国情。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原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当下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多样化的趋势,四个流派,这是不好的现象,他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对立,而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和基石,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于国情,周教授指出我们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的挑战
梅荣政(武汉大学驻院研究员、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梅荣政教授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工作,并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湖北意识形态研究院的成立是对党的战略部署的响应。
第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当前影响与挑战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思潮有哪些?一类是长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另一类是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泛化论、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社会思潮,这两大类思潮彼此呼应、相互声援冲击和挑战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第二,影响和挑战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思潮最突出的手法有四种。一是虚化马克思主义。代表作是2016 年《财经》杂志,署名马国川的访谈《史傅德:寻找真实的马克思》。我们要认识到这一所谓的访谈的本质不是因文献占有不同,而引发的一场学术争议,它涉及到严重的政治问题,是摧毁我们思想武器的手法。二是编造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体系,它的各个基本原则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反马克思主义者割裂、肢解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某一个方面的观点,如:生态、环境、妇女运动等方面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当中,从具体的历史经验的联系中抽取出来,肢解成各种各样的碎片,再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解读,随心所欲的制造出种种马克思主义,诸如:生态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以此作为一种新潮加以吹捧,使之破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言论,制造马克思主义的多元论,最终否定马克思主义。三是伪造马克思主义。如果说这些人中有些人是以偏概全的观点,那么,有些人就是有目的的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输入与渗透,有意的把西方的美学、哲学、神学当中一些概念强加到马克思主义头上,用折中主义的手法,伪造出所谓形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不良思潮的本质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使马克思主义非阶级化、空心化,从而改写马克思主义。四是以西解马,以儒解马。比如说抽象马克思主义、极简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潮本质是肢解马克思主义,他们把青年马克思老年马克思对立,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对立,以儒解马、以儒反马、以儒化马,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企图用儒学代替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认清楚错误思潮挑战和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危害。
第三,如何应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一是要落实学习锤炼思想。要深入、持久、悟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二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整体把握,认真分析,理解其原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强调重点在于落实,把口号变成行动。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若干问题
李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菱主任表示,我国目前的意识形态工作态势逐步转好。特别是我党总结了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与成就。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和不断发展的理论,要打好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是非对立的关系。我们要进一步在党员干部之间、青年学生之中、高校之中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发展它的现实意义。
二是关于对领袖英雄人物、党史国史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依旧很严重。特别是用所谓的细节真实来歪曲虚无党的领导。我们应当认真梳理加以辨析,要坚持阻止不良言论的传播。
三是对改革开放成就的否定,朝核问题的不当讨论。我们要注意把控言论,我们对于不良的言论要及时跟进注意批驳。
四是关于国企改革的问题,现实中依然存在有把国企做优做大的认识以及与私企全局化的对立。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端正认识,认识到我国只有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新动向,正确引导把握意识形态,从而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牢牢把握住。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热点观察
祝念峰(《求是》杂志内参编辑部主任)
祝念峰主任认为,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有好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一个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社会的思想上的统一,打压不正之风进行伟大斗争,根本扭转一度被动的局面。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新态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第二个方面体现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第三个方面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取得的重要的经验,比如说六个统一。第四个方面体现在全方位到外交部与深入展开。
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仍然面临不平静的局面。从国际国内局势来看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严峻,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一系列突出的问题,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侵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七种主要错误思潮的挑战等。这些不同的错误思潮总是改头换面,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造成不同程度的抨击。目前学界对错误思潮的判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我们必须要严肃对待错误思潮,做好正确舆论引导。比如说我国党内一些同志,对于西方宪政民主的认识模棱两可,对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我们要针对这种思想进行深入的教育引导,把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方面,我们强调两个巩固。一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意识形态的工作方针方面,中央明确的表明了对于错误思潮的态度,我们要加强辨析领导,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要严厉的批评和抵制。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同时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阵地方面,大力强调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与管理。要把主流阵地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尤其是把互联网作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地,把网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把高效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全党全国人民协同工作,把全员全党的全社会的行业管理、行政管理结合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的加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体制的日渐完善,做好网络舆论的正确引流,把握意识形态主流。要充分的肯定主流。要注意发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不同问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稳妥施策,既不能过度,也不能过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圣外王”之道
王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智教授提出,当前意识形态纷争场有五个维度:历史、现实、空间、媒介和理论层面。近几年理论界思想的纷争,感受到敌攻我守的状态。“内圣外王”主要是结合十九大以来的文件精神,结合内部自我革命党的建设目标和外部世界性,天下责任担当来确定这个命题。
内圣之道(五个方面):
一是始终保持走在时代前列。从党的成立开始,从党的事业开始对当前时代的主题判断没在每个关键环节能有新的思想理论从而使我们社会向前发展,所以我党走在时代前列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要求。
二是始终赢得人民忠心拥护。这是关于民心向背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前所未有的强调人民性。报告中“八个明确”的第二个,“十四个坚持”的第二个都在谈“人民性”,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也强调人民性。
三是始终勇于自我革命。面对一系列的挑战来纠正错误,然后完善自身。
四是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从历史来看,新时代理三个层面:党内、国内、国外出现一系列风浪考验。比如中美贸易战、朝鲜半岛问题都是处在重大风浪的一些表现并让自己保持好状态。
五是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我党一大13名代表平均年龄28岁,是年轻的群体。新中国成立,第一代领导的构成也很年轻。包括十九大报告中都有谈到青年的重要性。
外王之道:(四个方面)外王之道是内圣之道的外化、行动、锻造,是一种天下担当。根据十九大报告我概括四点:一是历史来由;二是现实成就;三是道路示范;四是方面措施。
从戈尔巴乔夫意识形态严重偏差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汤德森(湖北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汤德森教授分别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剧变的深刻教训与启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表示苏联剧变的深刻教训与启示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二者不可偏废,不能对立;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导地位,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决不能搞多元化,听任错误思想自由泛滥。四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坚持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教育与斗争。
汤德森教授表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在科技、经济上的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二是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应搞好国内经济、政治建设,还应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挑战,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发;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这些挑战,他建议,一是要面对现实,社会主义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是多方面的、严峻的;二是要辩证观点,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曲折性;三是要积极应对,只有正视和面对挑战,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
加强“四个自信”教育,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舒先林(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舒先林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树立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意识形态建设主力军。教师的素质和师德师风如何关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成败。思政课教师是一支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队伍。但个别老师在学术探讨和在课堂上存在思想上存在一些偏激的现象。看问题的方面有偏差,特别是在这“四个自信”还不够。需要引导老师树立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归根到底是坚持“四个自信”。把“四个自信”讲清楚。学生和广大教职工能坚定,那么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就大大提升了。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个自信”。我在讲中特课时发现从两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到后来讲了制度自信,再到后来增加了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鲜活的表达,坚持“四个自信”的实施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围绕“四个自信”展开。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特别是立德树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要通过我们思政课的“四个自信”教育来提升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四个自信”是我党意识形态最核心的表达和最本质的特征。“四个自信”的背后逻辑是价值自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公约数。二是我们最高理想和最高、低纲领的统一。共产党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四个自信”教育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中国话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是西方化。用中国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世界问题,包括最近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中国话来解决中国问题、世界(全球)治理问题。所谓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说新话、实话,而非旧话、老话、假话、大话、空话。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所谓大众化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化,要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正真信马、懂马、用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解决问题。
通过“四个自信”教育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只有做好“四个自信”才能向青年学生阐释好中国的独特性,回击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在国际比较中不至于丢失自我、否定自己。话语霸权和话语陷阱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施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惯用手法,我们需要以中国话语、中国理论揭露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攻击,在国际较量中增强中国的自信。也只有做好“四个自信”教育才能做好对外宣传,目前国际上对中国有很多的误解,大说中国在非洲进行新的殖民主义,通过经济控制非洲国家发展。这是对我们的否定和误解。要通过“四个自信”教育和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发展实践,共享、共商、共建,合理治理观来解释现实问题。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讲清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升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
唐忠义(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研究院院长)
唐忠义院长表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把“两个工作”放在一起讲,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三个事关”就是具体的表达。
第一,认识问题 “很重要”。一是2018年以来,针对修宪、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出现了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的一系列争端。二是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和对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我们市场化的改革出现了社会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争论。三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事件出现了思想政治领域的一系列意识形态重大争议。现在我们仍能感受到浓浓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和挑战。这印证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寻找结症“很难办”。意识形态工作很难,难在何处。认为有三条:一是意识形态与民众心理、社会心态、社会文化、思想理论密切关联,它是与人的思想、灵魂相融合的东西,因此意识形态工作真的很难办。二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主流意识形态是观念形态的国家机器,要使主流意识形态不受威胁,保持稳定。13亿人口的大国,要达到这个目的很显然绝非易事。三是工作层面,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具体表现为五项工程:战略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建设工程和安防工程。
第三,如何去办。一是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二是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任务。坚持两个必须:必须坚守党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兼容并序的方针。处理好一元论与多样性,吸收文化的积极成果,抵制西方分化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关系。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抓好意识形态攻坚战。三是要掌握三大权力,克服本领恐慌。一方面各级党委要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坚决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担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其他相关部门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一片责任田。另一方面,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必须持之以恒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尽早告别本领恐慌,彻底扭转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被动局面。四是要从四个方面严守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分别是新闻舆论领域、文学艺术领域、哲学社会科学、网络领域,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阵地前沿的高校。五是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安全长效机制,具体表现为三点:首先,完善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成为高效保障有利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其次,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安全风险、预警、发现信息通报,风险管控机制,做到信息通畅,防范有力;最后,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的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健全预案体系,规范相关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明确处置依据,细化具体惩戒和追责措施,努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整体安全。
(报告整理:王玉婷、焦敏、肖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