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辩证法
辛鸣
增强忧患意识,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保持战略定力,在应对风险中保持自信、坚定、从容;发扬斗争精神,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自觉使命担当,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争取最好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策略和紧要的领导艺术。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把忧患意识与战略定力有机统一起来,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彰显使命担当,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是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辩证法。
增强忧患意识,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制定我们的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忧患就是在“治平之事”中看到“不测之忧”,在高歌猛进时不忘风险雷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这就是坚持底线思维的入手处。
事实上,今天面临的风险并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迎面而来,不可回避也回避不了的。这些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比如,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让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遭遇到巨大的挑战。西方社会用几百年缓慢释放消化的经济发展问题、社会转型问题、环境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面对经受化解,其难度之大、风险之危不言而喻。又比如,一些国家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繁荣复兴不适应、不理解、不接受,就以各种方式围堵遏制,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更加艰难。再比如,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些好大喜功的心态和行为开始潜滋暗长。安于现状、盲目乐观,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志得意满的有之;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到沙堆中的亦有之。有道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如果不能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中国社会不仅不可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可能保住。
而且,当下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风险源、各类矛盾风险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甚至有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的可能。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处理不当,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风险发展成大的风险,局部的风险发展成系统的风险,国际上的风险演变为国内的风险,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坚持底线思维,就要如履薄冰,要举轻若重,要防微杜渐,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绝不能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在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上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保持战略定力,在应对风险中保持自信、坚定、从容
把困难想得充分一些,把风险估计得严重一些,并不是说要自己吓自己,更不能因之而真的吓倒自己。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是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害怕风险或躲避风险,意欲完全消除风险或消除全部风险,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风险的判断与把握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也要有坚定的战略定力,这是坚持底线思维最基本的要求。
战略定力的“定”在于不惊慌失措。良药苦口、针砭刺骨,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转型,吐故纳新,怎么可能没有阵痛,怎么可能没有代价?从发展起来前到发展起来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处置“僵尸企业”到稳定房地产市场,当然会有阵痛,但这是走向健康的开始。这种摆到面前的风险固然会引发社会一时的不适应,会让我们很疼,但并不可怕;反倒应该警惕的是病急乱投医的左右摇摆或得过且过、饮鸩止渴所导致的潜在的更大风险。
战略定力的“定”在于“乱云飞渡仍从容”,不掉入别人故意设下的陷阱。中国的发展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也要全力呵护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从来不是别人赐予的,在别人的地基上不可能建起我们自己的广厦千万间。一个志在复兴的民族不可能永远做别人的低端打工者,一个走向富强的大国决不会没有国之重器。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凝聚起13亿多人民众志成城意志的时期,一个唤醒13亿多人民自力更生意识的时期,是更为珍贵、更加可靠、更有希望的战略机遇期。更何况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东方与西方,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多样化的行为模式等,客观形成巨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让我们可以有效地管控风险,并化风险为机遇,创造出新的战略机遇期。
战略定力的“定”在于不急于求成。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从大国迈向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来不会立竿见影,也不要幻想一蹴而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但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认准的方向、走对的道路、做好的事情义无反顾走下去、做下去,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良好态势发展下去,把党的十九大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下去,现在这一切看似唬人的风险就会消弭于无形,新的伟大的奇迹就会不断产生。
发扬斗争精神,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坚持底线思维,首先要把底线搞清楚。不知道底线、不认同底线,也就谈不上坚守底线。随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底线认知也越来越明确:在道路方向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决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在科技领域,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在大国外交方面,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等。
坚持底线思维,要紧处是把这些底线守住,这些底线是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的。但是,这些底线并不是现实中固定不变的一条或几条分界线,而是不同认识、不同价值、不同利益、不同力量、不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价值追求当然会有各自的选择,信奉所谓“普世价值”的群体怎么可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利益归属自然会有各自的偏好,靠资本自我循环制造泡沫而逐利的行为怎么可能真心实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保守地就底线守底线是不可能守住的。
军事学上讲,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坚持底线思维,斗争是最有效的手段。无论是防范风险的先手还是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说到底都是斗争之举。要想真正守好底线、守住底线,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与一切阻碍历史进步的顽瘴痼疾及其行为作斗争,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与一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治国理政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这样的斗争要敢于碰硬、敢于动硬、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所以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这样的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不是为斗争而斗争,而是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在斗争中实现我们的目标,在斗争中站在道义和战略制高点,所以更需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优化斗争策略。
自觉使命担当,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争取最好的结果
守住底线已然不容易,但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仅仅守住底线又是远远不够的。从最坏处着眼、从最坏处准备,是要朝好的方向努力、是要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不失底线,意在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改革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把这句话用到坚持底线思维上同样一语中的、切中肯綮。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但真正能掌握住、运用好这一方法,能把这一方法发扬光大,离不开对中国共产党人使命担当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民族命运的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锻造,这是对管党治党的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是对美好世界的担当。
正因为这样的担当,眼睛始终盯着底线。直面风险、直面挑战、直面矛盾,不麻木不仁、不讳疾忌医、不得过且过。近而言之,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远而言之,把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统筹起来,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
还是因为这样的担当,心中始终想着更好。不用扬鞭自奋蹄,不仅守住底线不出事,更要精益求精干大事;不仅接过接力棒,更要跑出好成绩。在国家建设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升“两步走”战略部署,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第一步走的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在执政党建设上提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这样的目标、这样的要求,非有大担当不能如此;这样的思维、这样的作为,非有大觉悟不能如此。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这样的担当与觉悟,很好地提高底线思维等治国理政的能力,带领中国社会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走向新时代的。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