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发布时间:2024-04-1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意识形态是直接表征社会的政治结构,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找准路径。

一、认清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吹响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集结号,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续写新时代奋斗精神,坚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显著增强。

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传播,特别是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鲜明提出“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二、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方向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及人与人关系的反映。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不仅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也是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基本指向。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和方向: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理论指南。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确保意识形态建设方针政策、制度规范及具体实践等不跑偏不走样,有力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天然具备人民性基因,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站稳人民立场,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

处理好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没有经济的支持,意识形态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思想的支撑,经济建设就会缺乏方向和动力。必须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并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协调统一。

(四)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

新形势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树立斗争意识,坚持正本清源,进一步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和舆论混乱,勇于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制度、体制、机制、内容、手段和方法。

三、找准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七个着力”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舆论”和“网络”两大难题,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

(一)全面落实“七个着力”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个着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指引。要全面落实“七个着力”总要求,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把握一个关键。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做好“两个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认同。

突出一个核心。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推进一个工程。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蓬勃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彰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激励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提升四个能力。一是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力;三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构建能力;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体系与治理能力。

(二)着力解决“舆论”“网络”两大难题

一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持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力、社会力量凝聚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二是打好意识形态阵地战。“过不好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高度重视互联网、自媒体等舆论领域的黑色地带、灰色地带,打赢意识形态的“阵地战”“攻坚战”。

三是补齐治网管网的短板。必须科学认识网络舆论规律,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用网治网管网水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努力构建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管理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风险防范机制。强化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管理,细化风险防范预案,优化风险预防、发现、信息通报、管控、处置等具体机制,做到科学应对、有序应对、有效应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是条件保障机制。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筑牢思想防线。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新闻媒体工作队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是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和对象,确定责任追究制的依据和事由,明晰责任追究的方式、程序、机制,细化具体惩戒措施。

(唐忠义,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院长;张英,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条:正确认识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 下一条: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及其时代启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