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22-10-2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唐洲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长期奋斗的理想与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而成功推进和拓展出来的正确道路。它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反映人民需求,是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

现代化肇始于西方,一度被定义为所谓“西方道路”,被世界误解为“西方独有”。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过去“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社会长期封闭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就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属于中国的现代化,但一次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去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就有了“主心骨”,对现代化的探索也逐步走上“正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492月,他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又指出,未来的国家“要建设崭新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具体实践。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起点,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将近70年的奋斗历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3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作‘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12月,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又用“小康之家”来比喻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从此,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成为我们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优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导、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揭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理想和追求。正是在不懈追求的历史进程中,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照搬的“飞来峰”,也不是简单套用他国的模板,更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组织和推动现代化的重任,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来担当。过去几十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从“四个现代化”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日益明确、奋斗目标更加坚定、战略步骤始终稳健,取得了旷古未有的伟大成就。可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它一直有明确的目标和前瞻性的战略作为指导,这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人民在推进和拓展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也呈现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说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信息化、科技化为未来导向,以全球化、开放化为基本态度,以实现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为目标,等等。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取各国现代化的优长,探索出一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道路,体现出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不仅如此,中国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追赶—超越”式的现代化。“追赶”说明我们认同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超越”说明我们有着自己的现代化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这是一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开放才找到的适合中国实际、唯一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它覆盖14亿多中国人,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它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它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它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但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却各有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尽管人类现代化是由西方国家率先开启的,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曾经取得过较大的成功,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是对西方现代化范式的突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人类实现现代化,并非都要走西方掠夺殖民的老路,完全可以走中国和平发展的新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野蛮掠夺和残酷殖民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西方国家通过输出资本、海外扩张来实现原始积累,通过殖民、剥削甚至侵略他人来攫取超额利润,通过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来强加于人的现代化道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适合中国国情,依靠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主张和平发展,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而蹚出来的一条发展新路。

人类实现现代化,并非都要跟着西方国家“亦步亦趋”,完全可以实现“后发赶超”。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可以汲取经验,规避误区,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经过孜孜追求、接力奋斗,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迎头赶上并成功超越了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类实现现代化,并非都会带来“两极分化”,完全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等社会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改写了两极化的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人本逻辑而非资本逻辑,追求的是人的现代化而非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坚守的是共同富裕而非两极分化。

人类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物质主义”一途,完全可以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物质主义膨胀的、精神追求迷失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物质的极大丰富只是它的阶段性目标,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类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走“黑色污染”的老路,完全可以走“绿色发展”的新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走过一条“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危及子孙后代。中国式现代化决不走这样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道路,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对外扩张、两极分化、物质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老路。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宽广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可以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斗争中,突出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实践中。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其中,经济建设是核心,政治建设是引领,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自然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在相互协调中全面推进,才能形成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才能推动我国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增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科学谋划发展,才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科学解答了执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根本性问题,从目标、动力、制度、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规划了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安排、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只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条光明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中国人民已经从历史的奋斗中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必将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向未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唐洲雁,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创新 下一条: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