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重要论述的真谛要义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1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习近平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重要论述的真谛要义论析

武文豪 周向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围绕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思想深邃、逻辑严整、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成果。这一重要论述,既承继党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已有的基本论述和结论,又着眼于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作出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论断和理论阐释,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最新认识。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一重要论述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在研究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上却稍显欠缺。本文在系统梳理、深入研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重要论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性建构,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其中具有原创性价值的重要论断进行学理性阐释,力求在研究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学理性上有新的突破,更好地揭示这一重要论述的真谛要义,以期为学术界深化此研究提供富有参鉴价值的学术铺垫。

一、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对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问题都予以高度重视,认为这一问题“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承继党关于毛泽东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评价的已有基本论述和结论的基础上,尤为注重聚焦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着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视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判,形成了一系列崭新论断。

  (一)聚焦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伟大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崇高使命,构成了近代中国史和中共党史的鲜明主题。作为从实现民族复兴艰苦卓绝斗争中造就的伟大人物,毛泽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建立了光耀史册、不可磨灭的卓越历史功勋,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伟大民族英雄。着眼近代中国的伟大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聚焦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习近平对毛泽东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

  一是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突破教条主义的思维羁绊和“城市中心论”的路径束缚,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摆脱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结束了近代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历史惨境,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是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奠基性实践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应当说,习近平对毛泽东历史功绩的审视,既与党关于这一问题的已有基本论述和结论相衔接,又着重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作出新的评价,是对党关于这一问题已有的基本论述和结论的继承、深化和升华,体现了宏阔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敏锐的历史思维。

  (二)着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视域标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在党的“历史决议”、毛泽东诞辰周年纪念日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等重要文献中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科学界定。譬如,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作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的历史定位;1993年,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讲话中以“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新的补充;2003年,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又以“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新的拓展。

  在坚持上述论断的基础上,2013年,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新的标定。这一论断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方面,毛泽东突破教条主义的思维羁绊,首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在对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辩证关系的学理阐释中深刻揭示出这一命题的哲学依据,引导全党同志在延安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中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思想障碍;另一方面,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诸多根本性和原则性的方法指南,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因而,其无愧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称谓。同时,这一论断也在一定意义上深刻诠释了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享有如此崇高历史地位的根本理论缘由,是一个具有原创性价值和本源性意义的崭新论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党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科学认识。

  (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研析毛泽东的晚年失误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与生俱来的彻底自我革命精神,因而其从不讳言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可否认,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在承认毛泽东晚年失误和错误的同时,习近平着重以“全面、历史、辩证”的态度对其进行了科学剖析。

  一是指出要全面地看待。既要分析致使失误和错误发生的主观原因,又要分析其背后纷繁复杂的客观历史因素,特别是要深刻剖析致使失误和错误发生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不能将责任片面归咎于毛泽东个人,要充分明确主观原因以及个人责任脱离不了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局限。二是指出要历史地看待。要将这种失误和错误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加以科学考察,应当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建设,既无模板可套,也无先例可循,又无经验可参,犹如“攀登一座还没有勘察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因而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各种曲折,“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指出要辩证地看待。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伟大的政党,“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对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和错误,要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坚决纠正,充分发挥失误和错误所具有的明是辨非、史鉴警示作用,“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所应当遵循的“六个不能”的科学方法,即“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应当说,这一科学方法,体现了习近平对唯物史观的娴熟运用和创新发展,为我们深度批驳、彻底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诋毁抹黑党的领袖和人民英雄的错误思潮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二、深刻精准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度的政治清醒、敏锐的历史思维和深刻的理论自觉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论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论界说,对其价值意蕴进行了更为透彻精准的理论诠释。

  (一)以“历史决议”的形式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论界说

2021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这一“历史决议”,在承继前两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已有论断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的新论述,并将这些新论述的核心要义融入新的“历史决议”中,从而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论界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较之第二个“历史决议”,新的“历史决议”在这一论断中增加了“创造性”一词。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有力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深刻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并非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式沿袭,而是实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曾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以四个“创造性地解决”和一个“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对此进行了详尽概括和具体展开。

  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重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并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统一的宏大历史视野来审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轨迹。一方面,他突出强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基础性成就,深刻呼应了邓小平当年作出的“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的科学论述;另一方面,他还深刻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崭新论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创新发展的内在贯通性,生动诠释了我们党推进的革命建设改革、救国兴国强国事业的接续传承性,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强烈现实意义。

  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重要论断首次被写入党的“历史决议”。较之前两个“历史决议”,这一重要论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进行新的审视与界定,一方面,与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历史地位相吻合;另一方面,也是对前两个重要论断的思想升华,集中展现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特别是其对于新时期和新时代我们党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奠基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四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3]。这三个基本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当中具有哲学本源意义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的根本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要求,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作出新的更为深入系统的理论诠释,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

  (二)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对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意蕴进行更为透彻精准的理论诠释

  回溯党的百年奋斗,立足新的时代境遇,展望未来前进征程,习近平以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的思维格局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作出了精辟阐释。

  一是强调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近代以来,在探寻救国之路、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舞台上,诸多阶级党派竞相登场,各种思想方案轮番出台,但均因其无法摆脱追求特殊私利的阶级局限、难以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而屡遭碰壁、抱憾而终。直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开启中国化的进程,创立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才真正迎来转机。至此,中国人民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近代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才得以成功完成。正是在指导中国人民成功解决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救亡图存的历史性课题、完成历史任务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验证,其党的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获得了合法性依据,其价值意义也得到了充分彰显。

  二是强调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向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一项极其繁重复杂的艰巨事业。完成这一事业,“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而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境遇下,精神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深刻指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鉴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巨性特别是物质条件的薄弱性,毛泽东尤其善于激发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也正是在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向导。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格,培育出张思德、刘胡兰、杨靖宇、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等一批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和“民族脊梁”,培养出大批人才骨干,“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涵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的思想之源和理论之基,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三是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党一切理论和实践创新赖以推进的思想根基。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总是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相互对立、彼此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以来党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丢弃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会被釜底抽薪而丧失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就会被彻底瓦解,就会造成无可挽回、无法弥补的颠覆性后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对“非毛化”“去毛化”的错误思潮和倾向进行了有力回击,郑重宣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三、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和实践要求

  在科学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基础上,习近平还就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和实践要求作出了旗帜鲜明的深刻论述,为全党全社会科学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指南。

  (一)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迷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关涉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以唯物史观的科学态度对意识形态领域一度泛起的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丑化民族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予以高度警惕、充分揭露和深刻批驳,为我们廓清“非毛化”“去毛化”等错误思潮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一是充分揭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根本政治图谋,唤起全党批驳、抵御错误思潮的思想自觉。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本质。他认为,苏共作鸟兽散、苏联分崩离析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大肆贬损列宁和斯大林等领袖人物、全盘否定苏联和苏共历史的错误言论甚嚣尘上,致使人民离心离德,全党意志涣散,最终难逃亡党亡国的历史厄运。这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惯用伎俩。他以此为“前车之鉴”,重申当年邓小平提出的“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的重要论断,告诫全党同志,如果否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天下大乱”,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根本性政治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予以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二是为全党批驳、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方法指南,作出了光辉示范。一方面,习近平深刻指出,要以党的“历史决议”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为我们批驳、抵御错误思潮提供了方法指南,注入了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遵循的“六个不能”的科学方法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等重要论断,有针对性地科学回应了“非毛化”“去毛化”等错误思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积极主动地向毛泽东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在全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号召全党同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他尤为注重在参加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辰周年纪念日以及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其中,他曾在多个场合号召大家向毛泽东学习,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毛泽东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高度赞扬了毛泽东“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矢志不移、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启迪全党同志以此为榜样,自觉树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毛泽东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同外来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阶级进行艰辛漫长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一位革命领袖“不信邪、不怕鬼”的斗争气魄和“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面对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发扬毛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所抒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是学习毛泽东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谋复兴所理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等经典论断多次出现,这些经典论断饱含着毛泽东“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在“两个大局”耦合交织、深切互动的新时代,我们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尤其需要强化这种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化解前进征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四是学习毛泽东精湛高超的语言艺术。话语是思想的载体,是理论创新的必备要素。新时代,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话语体系的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创立了一套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彰显浓郁中国作风和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体系。对此,习近平倍加珍视,善于在推进理论创新、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自觉娴熟地灵活运用。翻阅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人间正道”“伟大斗争”“赶考之路”“新的长征”“只争朝夕”“拒腐蚀,永不沾”等鲜活灵动的语汇随处可见,足见他对毛泽东话语体系的情有独钟,为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光辉示范。

  (三)强化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发扬光大

  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求全党同志认真研读“毛主席的原著”,还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党同志深刻掌握、灵活运用毛泽东思想当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突出强调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并着重“从基本理论乃至哲学视域来阐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进而延伸到党和国家当前的政治路线和战略要求”,彰显出理论的深度、时代的高度和政治的力度。

  其一,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基本国情、勇于修正错误、推进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一是尊重客观规律。规律反映了事物运行的内在机理,以其铁的客观必然性规约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就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是立足基本国情。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新的动态演变:一方面,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长期发展步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事业踏上了新的强国征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立足基本国情,就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最大实际”,聚焦新矛盾、新时代、新征程和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既不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固步自封、落后时代。三是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我们要依据客观规律、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失误和缺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四是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就要永不停步。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就要立足新的实践境遇,聚焦新的时代课题,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在“两个结合”的有机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其二,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做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由人民评判的有机统一。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性和决定性力量。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积极向智者问策,“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二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就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持续性、实质性的新进展。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在漫长革命生涯中所培育和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倾听人民呼声,关注人民疾苦,永远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不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永葆共产党人的人民本色。四是由人民评判。在党的群众路线的语境中,人民,既是一个主体的尺度,也是一个价值的尺度,同时还是一个评价的尺度。所谓评价的尺度,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和提升工作的根本标尺。

  其三,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做到坚持中国的事情由自己处理、坚持走“中国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有机统一。一是坚持中国的事情由自己处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要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任何依赖和趋附外部势力的思想和行为都必然会使这一伟大梦想招致失败。我们要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保持独立意志,绝不为任何外来颐指气使的说教所困扰和束缚。二是坚持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历尽千辛万苦而探索出的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人间正道”。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就要增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破除一切改旗易帜、封闭僵化的思想迷雾,沿着这条“人间正道”风雨无阻、勇往直前。三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主题,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们运用这一政策处理外交关系和国际问题,“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既不依附于人,也不强加于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习近平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述,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深刻精准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和实践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充分廓清了一段时间以来思想舆论界和意识形态领域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认识问题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鲜明政治立场和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有利于统一全党全社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认知,有利于汇聚历史共识、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悟这一重要论述的真谛要义,自觉同“非毛化”“去毛化”等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不断扫清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各种思想障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作者简介:武文豪,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向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上一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下一条: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