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李文晶)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5月15日下午,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举行本学期第五次集体备课会。学院院长刘文波教授出席并指导,刘勇教授、任睿老师、卢敏老师依此担任主讲人。备课会由系主任李琨副教授主持。

在说课环节,刘勇教授围绕“第十一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以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三维解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生建设的核心要义。课堂以就业热点为切入点,结合社会现实案例,系统阐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实践路径,并借助互动研讨探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方略。

任睿老师围绕“第九章全面依法治国”,开创“法治观察进课堂”新模式。通“人情与法理”辩证讨论、典型司法案例解析等多元形式,生动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卢敏老师围绕“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难点,以杭州亚运会文化元素为教学载体,通过《千里江山图》等艺术瑰宝的当代演绎,引领学生溯源文化自信的深层基因。课程运用数字技术再现传统文化魅力,组织“互联网+意识形态”主题辩论,多维度探讨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新时代文化使命。她建议通过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
在会议研讨环节,刘文波教授表示要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矩阵”,系统整合教材、参考讲义、《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及配套课件。建议教师团队建立微视频、小故事等主题资源包,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与会教师围绕“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相统一”展开深度研讨,形成“三维联动”教学共识:以热点解析增强理论穿透力,以情境创设提升课堂感染力,以实践项目强化育人实效性。大家一致认为应构建“课前调研-课中研讨-课后实践”的全链条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