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工作机构
    • 岗位职责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规章制度
    • 教学规章
    • 科研规章
    • 人事规章
    • 研究生培养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实践教学
    • 教学信息
    • 教学论坛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学科建设
    • 理论前沿
    • 科研信息
  • 思政讲坛
    • 求是讲坛
    • 视频资料
    • 思政报告
    • 学研习作
  • 招生招聘
  • 党群工作
    • 党建研究
    • 党务工作
    • 工会工作
    • 学团动态
  • 图书情报
  • 下载专区
  • English
  •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20 2024-11
    更好服务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更好服务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王思斌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根本原则、价值取向、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基础保障等,指引我国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研究,...
  • 18 2024-11
    深化国家治理研究 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深化国家治理研究 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任 勇治理理论在政治学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进入新时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界从基础性知识、建构性知识、集成性知识等不同维度,推动政治学知识自主性程度的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们应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国家治理实践,...
  • 15 2024-11
    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方位 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方位陈曙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世界观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 12 2024-11
    合集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 合集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继续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11 2024-11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性”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性”殷 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那么,当一台智能机器能够和我们进行具有理性和情感特征的语言交流时,机器是否也会影响我们的“人性”呢?人性,通常指的是人类独特的理性、意识、自我反思、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特质。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并不具有人性,但其在与人类的语言交互中,通过识别人类意图、...
  • 10 2024-11
    人工智能及其创造力——基于心灵-认知哲学的视角 人工智能及其创造力——基于心灵-认知哲学的视角高新民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的创造力建模和机器实现研究一跃成为热门话题,各种有创造力的软件层出不穷,其突出成就体现为会写学术论文和能打败世界围棋冠军的软件,能创作小说、绘画之类作品的多层次人工系统等。基础理论研究也成就卓著,诞生了足以填补AI空白的新生事物——“计算创造力”。它有两个指称,一是指由人工系统所实现的创造力或AI创造力;二是指专门研究如何让人工系统表现创造力的、...
  • 05 2024-11
    深化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研究(学术圆桌) 深化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研究(学术圆桌)  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等重要部署。如何加强人工智能治理,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本期学术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三大风险治理能力 ...
  • 04 2024-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需再深化思考的若干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需再深化思考的若干问题梅荣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以其独特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品格、魅力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它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民族历史文化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稳如泰山的坚实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 01 2024-11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价值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价值黄先海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重要原则等作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 31 2024-10
    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教育系统将坚定不移抓好落实,勇担兴教强教新使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增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基础、面临形势,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
  • 28 2024-10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张政文内容提要坚持“两个结合”体现了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24 2024-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张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现出显著政治优势”,“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
  • 24 2024-10
    美国“民主峰会”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挑战 美国“民主峰会”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挑战王剑峰自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全方位战略竞争已经愈发显现出“白热化”的状态。这其中,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大了对中国的外交攻势,一项值得关注的动向就是近年来拜登政府积极打造的全球“民主峰会”。2024年3月,以“未来一代的民主”(Democr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为主题的第三届民主峰会由韩国尹锡悦政府负责主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在峰会开幕式的讲话中直言“...
  • 21 2024-10
    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学术圆桌) 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学术圆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加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
  • 18 2024-10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体性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体性问题殷杰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与人类交互中,表现出与以往人工智能截然不同的自主交互能力,呈现出一定的主体性特征,形成了全新的人机交互形态,给已有的主体性概念带来了挑战。从主体交互的视角看,生物有机体的主体性由自组织驱动的个体与环境交互所定义,人类主体性由情绪、语言和文化驱动的个体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交互所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与人类交互中呈现的主体性则是由语言生成驱动的交互能力所定义。...
  • 14 2024-10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共同富裕的耦合逻辑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创举,更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克服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顽疾,向高水平市场经济跃进,是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经济体制方面的集中体现。...
  • 14 2024-10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历史进程、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历史进程、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刘明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1]这提出了“精神独立自主”的崭新命题,彰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 11 2024-10
    人民日报整版观察: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1日 09 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人民观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李建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 10 2024-10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与重点任务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与重点任务刘志成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已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要进一步把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质生产力理论就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可以有效指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
  • 09 2024-10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黄一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守正创新,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实践表明,“两个结合”...
共1686条 首页上页1...56789...85下页尾页

Copyright 2023 ©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0号

邮编:430065 鄂ICP备05003334-1

设计支持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微信扫码二维码
武科大马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