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发布时间:2015-05-2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戴立兴

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复杂多变,其中的一些思潮甚至反复出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画面。社会思潮的形式复杂多样,其核心仍然是社会变革期中国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尖锐对立。这些思潮包括:主张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主张改良资本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普世价值”名义鼓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西化”思潮等。与之相伴的还有历史文化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人生观、价值观领域的“人性自私”和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潮,哲学领域的抽象人性论和异化思潮,以及面对中国迅速和平崛起的有关国际思潮和国内的民族主义思潮等。如何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必须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引领社会思潮,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自觉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某些西方势力常常打着“多元化”的幌子,欺骗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为发动“颜色革命”制造舆论。苏联、东欧国家之所以发生剧变,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在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是严格坚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决不允许其他思想对它搞“多元化”。所以,在当今世界多种思想、多元文化倾向激荡交融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确保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鉴别和斗争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是社会思潮的主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前进的方向。多元的思想与文化是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在观念层次的反映,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利于超越群体、阶层的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形成思想共识,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保证,是最大程度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行、制度自信,不断培育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二、必须正确处理“百家争鸣”与主动引领的关系

“百家争鸣”是在承认社会存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让真理越辩越明。对于各种社会思潮而言,“百家争鸣”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探讨上始终坚持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但是在争鸣和讨论过程中仍然需要正确处理学术问题和政治原则的关系,既不能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扣帽子、打棍子,也要警惕借“学术”之名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党的领导。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安定团结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理性的探讨。

所谓主动引领,就是面对各种社会思潮,要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不能对任何思潮都不问“对与错”、“正与误”。要做到主动引领,必须正确认识“不争论”与“百家争鸣”的关系。“不争论”不应当泛化,也不能取代社会科学领域中“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时,“不争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都不能问姓社、姓资。有些人公开鼓吹欧美式的多党制、民主化、政治多元化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些人借口“学术研究”,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有些人主张要用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甚至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有些人要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那套所谓“普世价值”体系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不能不争论,不能不坚决抵制、彻底批判。如果以“不争论”的口号排斥必要的争论,以“不争论”口号回避斗争、不讲是非,就完全违背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回避斗争、不讲是非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不但无益于社会发展和进步,还会使得社会矛盾激化起来,甚至酿成政治动乱。

三、必须正确处理吸收西方文化积极成果与抵制“西化”、“分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需要吸收外来文化。没有吸收和借鉴,就谈不上积累和创新,发展和完善就失去了基础。社会主义要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全面超越,就必须站在人类已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所谓“西化”,就是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上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企图在政治上用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所谓“分化”,就是利用一切手段和各种机会,腐蚀我们队伍的意志薄弱者,培育国家上层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中的“持不同政见者”,分化瓦解党的队伍,企图分裂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使我国重新陷入旧中国那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西方非常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把这种所谓“软实力”作为“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手段。当前,西方思潮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十分明显。在我国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照搬西方国家的体系、观点和方法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不是学术上的偏向,而是公开排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近年来,国内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借“普世价值”推行西方经济政治制度等思潮,就是西方意识形态浸染的结果。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企图以美国文化主宰世界,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总之,吸收西方文化成果要有选择,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盲目无选择地照搬、照抄。只有这样,才能在吸收西方文化积极成果的同时,防止西方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四、必须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办事,本质是提高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新时期党的基本政治原则,被写入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立国之本。

坚持解放思想,我们才有可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正是由于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思想解放才可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才能有效地抵制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干扰,才不至于“改旗易帜”,才可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就是因为始终将两者结合起来,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改革变为“改向”,其失败的原因则是它们在改革中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些基本原则。当前,在国内也有一部分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鼓吹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及思潮,对此我们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五、必须正确处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扬弃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要坚持继承下去。人们所热议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质上是指传统伦理或精神文化在今天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突出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可诠释、印证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所倡导的价值追求、道德精神等,对于匡正社会风气和教化民众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鉴别”就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扬弃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秉持这种态度,就很容易看清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本质。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倾向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而20世纪90年代则出现了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潮,主张全盘肯定和回归传统文化。如果说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显示出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强烈膜拜,那么,文化保守主义在政治问题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刻意拔高儒学或国学对当代道德建设、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意义,试图将儒学意识形态化,甚至主张以儒教代替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并不是对立的,在某种程度它们还会殊途同归。比如,在指责中国革命、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传统上,他们是能够合流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六、必须正确处理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要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一方面,必须用好传统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一大批理论工作者从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写出了像《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样一批通俗易懂又贯穿理论分析的普及读物,在为广大群众解疑释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充分注意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现代条件下,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同互联网相结合,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也就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而这种传播媒体的变化,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域全球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和效果经济化。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一是做到坚守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网民素质。三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制定网络政策、法规,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网上舆论的调研、管理和网络文化的治理工作。四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文化运行体制。五是加强网络管理和规范,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做好“解毒”、“消毒”工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来源:《红旗文稿》2015/10)

上一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下一条:苏联亡党亡国过程中的几次法治改革陷阱及警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