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6-04-1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宇

(一)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重大历史课题和时代任务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当代中国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学界面临着的重大历史课题和时代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如: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综合平衡;实行中央与地方并举,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各方各得其所;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科学发展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理论,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理论,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超越了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框,确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和实践的的要求,围绕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等等。这些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又赋予了其丰富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是我们在经济领域中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保障。

(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困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但也必须承认,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状况还面临不少困难,与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相比,与作为一种系统化经济学说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

一是学科基础弱化。一个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高校呈现出被淡化和边缘化的现象,学科建设中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照搬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标准、理论观点和教学模式的倾向比较普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受到严重削弱,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二是理论和实践脱节。不少干部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自觉性和基本功,习惯于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框出发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照搬照抄国外时髦理论和话语体系,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在许多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往往成为了口号和标签,流于形式,一些错误的思想流行泛滥。

三是理论能力不足。经济研究中存在着热衷于赶时髦、追风潮的现象,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 “玄、虚、浮”问题比较严重,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较突出,学术风气浮躁、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应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经济问题能力不足。

上述状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消极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当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新认识,发现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创造新的成功经验。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

要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新的经济理论观点,包括揭示新的经济规律,说明新的经济现象,提出新的经济学命题,修正过时了的经济学论断,推动理论的发展。

要坚持洋为中用,正确借鉴国外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的有用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视研究和借鉴中华民族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打牢历史根基,体现民族风骨。

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历史和实践,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攀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1期

上一条:为政治经济学正名 下一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关闭